【阅读美文·分享心情·感悟人生· http://xwzx.aqtsz.com】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情感美文 > 正文

【荷塘“有奖金”征文】我的豫剧情结

来源: 情感文章网 时间:2019-10-29 22:58:34
破坏: 阅读:3207发表时间:2018-01-07 14:48:52
摘要:豫剧刻在每一个河南人的骨子里,听豫剧就像吃饭一样,对家乡人来说必不可少。那熟悉的旋律,浓浓的乡音,总能唤起人无限美好的回忆。

郑州癫痫医院哪家好height:30px"> 【荷塘“有奖金”征文】我的豫剧情结(散文)
   我家在河南,从小饮着黄河水,听着豫剧长大的。豫剧赋予了中原人豪放的性格,无论你走在乡间小路上,亦或是在田间地头,吼一嗓子豫剧,特别的畅快。豫剧,已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河南人的骨子里。那熟悉的旋律,那浓浓的乡音,总能唤起人无限美好的回忆……
   ——题记
癫痫病如何急救  
   夕阳西下,夏日的余晖渐渐消失了,但天气依然闷热。我走出家门,信步来到大街上,在小区的拐角处,大老远就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,接着耳边传来了一声熟悉的曲调——豫剧《穆桂英挂帅》选段。演唱者是一位六十岁左右的女士,站姿挺拔,声音抑扬顿挫,情感饱满,极具张力,直唱得人热血沸腾连声叫好。我也被这嘹亮的声音所吸引住了,情不自禁地围过去看。原来是一帮退休的老年人组成的“夕阳红”戏团正在为路人义务演出。他们虽然不是科班出身,但演唱者演唱得有板有眼,唱腔婉转,字正腔圆,悦耳动听。拉弦的那位老人一袭白衣,具有仙风道骨,气宇轩昂。他们高超的表演,吸引了众多路人驻足观看,引来了阵阵如潮水般的掌声。
   看着熟悉的场景,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童年时代……
   从我牙牙学语时起,听得很多的就是豫剧,特别是常香玉老师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常派唱腔,慷慨高昂,令人激情奔放、心潮澎湃。“刘大哥讲话,理太偏,谁说女子不如男……”常香玉的孙女小香玉一曲《花木兰》,唱出了巾帼女英雄的壮志豪情。她曾多次登上春晚的舞台,让豫剧的声音唱响了大江南北,深入人心。
   关于豫剧的起源众说纷纭。据说,豫剧起源于明末清初,开始以清唱为主,是一种民间艺术,深受老百姓的喜爱。
   豫剧,老家人称它为“河南梆子”、“河南高调”。早期演员们用本嗓演唱,起腔与收腔用假声,人称“河南讴”。“一木不成林,百花方为春。”豫剧讲究团队合作,侧台有拉弦的,有敲梆子的,有敲锣打鼓的,节奏分明,与演员配合默契相得益彰。闭目聆听,那声音时而高亢,时而低沉,如泣如诉,沁人心肺。那声音极具魔力,牢牢地抓住了听众的心,让人欲罢不能。一场大戏只要开场,常常得唱好几天。好戏连台,精彩纷呈,这就是豫剧的魅力所在。豫剧唱腔声音嘹亮,极具穿透力,让人过耳不忘。古装戏一曲《秦雪梅吊孝》感人肺腑,悲断人肠;秦雪梅哭丈夫那一段,那真叫悲痛欲绝、痛不欲生,曾唱哭了无数人。我每听一次都特别入戏,会跟着演唱者潸然落泪;现代轻喜剧戏《倒霉大叔的婚事》“现在的人真能,黑儿半夜还在云彩眼里飞嘞……”倒霉大叔相亲那一段对白,把河南方言运用得精妙有限,令人忍俊不禁!
   中原这块沃土人杰地灵,孕育了众多的优秀儿女。豫剧演员,人才辈出,喜剧演员牛得草,是开封人的骄傲,他唱的是丑角,是个大师级的人物。他的唱腔独具特色,人物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、形神兼备。只要他一出场,搞笑不断,笑翻全场。我大哥小时候特别崇拜他,经常学他唱《七品芝麻官》里的片段,有一次因为坐桌子上唱戏,还被老师请了家长。刘忠河被称为豫东红脸王,他的唱腔豪放大气,自成一派。豫剧《打金枝》是他的经典曲目,嗓音纯厚,深受观众们的喜爱。
   人生如戏,戏如人生。家乡人很好看大戏,红白喜事,还有庙会,人们都会请县里或市里的戏班子到村里来,搭一个一人高的舞台,上面写着“热烈欢迎河南省某某豫剧团到我村演出”的字眼。随着锣鼓声阵阵响起,生旦净末丑,一个个粉墨登场,真是演尽了人生百态。从皇宫戏里刘忠河演唱的《打金枝》到教育人孝顺厚道的《墙头记》,上至达官贵人,下到平民百姓,老少皆宜,人人爱听。
   都说唱戏的是“疯子”,听戏的是“傻子”。虽然那个年代戏子的地位低下,但那时候生活比较单调,它无疑给人们枯燥的生活注入了一味兴奋剂,是村里人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。不管哪个村里搭戏台子,总能吸引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来观看。村里搭个戏台子不容易,一定要唱个几天几夜,方才罢休。锣鼓是戏的开场告白,清脆的锣鼓声暴风骤雨般地响起,炫丽耀眼的舞台,随着大幕徐徐拉开,一位扮相俊美的女花旦迈着小碎步不疾不徐地走上舞台,顿时赢得了台下的一阵喝彩声。台上三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唱念做打,如行云流水般运用自如,如果没有个三五年功夫是练不成的。这些戏班子对天真的孩子很有吸引力了,如磁石般紧紧地吸引着孩子的目光。那时候的孩子对豫剧都很痴迷,小时候的我们都有跟戏班子去学戏的幼稚想法。哪怕在家正吃饭,只要一听到锣鼓响,便把饭碗一扔,撒开脚丫子一路小跑,唯恐自己去迟到了。我们在人群里像泥鳅一样钻来钻去,有调皮的爬到树杈上,还有的为了近距离地看到演员,就趴到戏台子边上,任锣鼓震天响,也不怕震耳朵,津津有味地看着台上演员们一个个妙趣的动作,听着演员们咿咿呀呀地唱个不停,眼睛里充满了无比羡慕的神情。唱到高兴处,会跟着用手比划着,有模有样地学着唱;看到高兴处,会情不自禁地咧开掉了牙的嘴,肆无忌惮地哈哈大笑。
   我印象很深的是,儿时站在墙头上看《朝阳沟》里的选段,栓保和银环自由恋爱,银环下乡,住不惯,要走,栓保劝心爱的她留下的那一段。“咱两个在学校,整整三年,相处之中无话不谈……你要愿走你就走,我坚决在农村干他一百年。”情真真,意切切。他用真情打动了银环,使她排除万难留了下来,扎根在了农村,干出了一番事业来。我们几个七八岁的孩子往不高的墙头上一坐,用掉了门牙的露风的嘴便开唱了。在不在调上,并不关心,只是唱得开心就好。本家的柳根哥爱跟我开玩笑,他一本正经地说:“巧儿,别唱了,你银环嫂子来了,还不回家看看?”“哪有什么银环嫂子,我哥还没有找媳妇嘞!”我童稚的话语,引得大人们一阵哄笑。
   记得有一天哥哥不知从哪里弄了个戏匣子,他说叫收音机,他拧到点戏台,我们都坐那儿兴奋地听着一曲曲,总算是不出家门也能听到家乡戏了。宁静的夜晚,人们都从地里回来,坐在门口槐树下乘凉,收音机里传来了播音员动听的声音:“听众朋友大家好,现在是戏曲节目时间,请欣赏豫剧《花木鄂州那个癫痫病医院好兰》选段,演唱者常香玉老师。”节目播完,月上柳梢,蛙鸣声声,此时已是半夜时分,乡亲们才恋恋不舍地各回各家了。
   后来,家家有了电视,戏台子就少见了。人们在家里就可以看到自己喜爱的豫剧折子戏,很抢眼的是看河南电视台每年举办的《梨园春》擂台赛,为了不和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冲突,很后的争霸赛往往放在除夕的前一夜。小演员们也不甘示弱,也加入到了与大人的比赛中。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,从小演员们身上,人们看到了河南豫剧后继有人,令人甚感欣慰!
   豫剧作为一个剧种,唱腔优美大方,语言通俗易懂,是中华戏剧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。一代又一代的豫剧人传承与发展着豫剧,使它得以流传至今。豫剧,这个河南人引以为骄傲的剧种,已经创造了辉煌的过去,它也必将有着辉煌的未来。在祖国戏剧的百花园中,这朵奇葩将会开得更加鲜艳夺目!
   梨园情深,豫剧风韵,艺术的很美华章,深深地印在我记忆的很深处。浓浓豫剧情,豫剧情未了,它深深地刻在我的骨子里。我爱豫剧,豫剧,是我一生都不能割舍的情结!

共 2755 字 1 页 首页1
转到

热门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