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阅读美文·分享心情·感悟人生· http://xwzx.aqtsz.com】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伤感散文 > 正文

【海蓝】知识的力量到底在哪(散文)

来源: 情感文章网 时间:2019-12-09 18:15:52

高中同学小聚,微醺之间,一同学再次感慨:“想当年,我们也真是不容易,能够从那个深山沟里的小山村走出来,谁能想到今天在大城市生活,在这样的酒店相聚,有时回头看看,都不敢相信。相比于现在的孩子们,我们真是太不容易了。”她的话立即引起了共鸣,于是,几个同学都开始了忆苦思甜。一个同学在回忆自己考大学的经历时说:“当初填写报考志愿的时候,我哪知道新闻专业是干什么的啊?姐姐让我报什么,我就报什么了,那时候太无知了。”她的话马上迎来一片反击:“你家还真不错啊,还有个姐姐帮着参谋,我那时候家里和身边哪有明白点的人啊!”“我根本就不知道本科和专业的区别!纯粹瞎报瞎考。”“我更是,大学毕业后会干什么都不知道,哪懂什么专业区别啊!”……扫视着大家不再青春年少却依然天真可爱的面孔,我突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,那就是——回忆是美好的,当初的苦难和无知也是财富。但同学们却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,就是尽管没有谁在刻意炫耀今天的成就,但却都在极力贬低当初的自己和家庭,以此来扩大落差,实际上变相地抬高了自己的进步和成功。

在座共六位同学,男女各三,其中一对是夫妻。按高中的就读方式来分:三人住校,三人走读。也就是说,走读的三人的家实际上是在高中所在的镇上。因此,那位挑起话头的同学说都来自山沟里的小山村是不准确的。直到上大学前,我去过的很大的地方就是镇上,并坚持认为那就是传说中的城里人的生活,对于每周才能回山上的家一次,而且要挤两三个小时的森林小火车的我来说,这种城里人的生活是永远都可望而不及的,只有羡慕的份,遥远和高大得与我毫不相干。

如果说六人的高中就读方式各半,对升学影响不大的话,那么再向前推,从初中就读方式来看,他们五人都是在镇上读的初中,只有我是在山上林场的中学。而学校就在我家所在的林场,无需住宿。大概测算一下,当年参加中考的同学中,山上学生的总人数远大于镇上的同学,但就读高中的人数却仅占三分之一左右,其中又以女生居多,这一点从高中的宿舍使用情况就能很容易地看出来。宿舍楼共三层,每层四个大寝室,一楼是男生,二、三楼都是女生。对山里人来说,男孩到了十五、六,就是个半大小伙子,可以上山干活挣钱了;而女生干不了这些风吹日晒的体力活,既然挣不了钱,就再读几年吧,反正学费也没几个钱。后来高中毕业后继续升学的,也是走读的同学要多一些。至少,应届考不上学,复读对镇上的同学来说更容易一些。同样,复读的还是女生居多。当时家长的普遍想法是,反正回家也干不了啥,再复读一两年,回家就可以嫁人了。我们这六人中,有两人就是复读一年后才考上大学的,这两人全都是女生。

按家庭条件来分:父母是干部或老师的有三人,工人家庭出身的三人。工人家庭的三人中,一位女同学家是镇上的,另一位男同学和我在一个林场。但这位男同学虽然父母不是干部或老师,和我父亲一样是普通工人,但他有一位在部队做副团长的叔叔。因此,对高考没有多大指望的他,在高三的那个寒假就当兵走了,后来在部队考上了军校。而我,可是真真的八代贫农,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外力,这也是母亲经常督促我奋进的口头禅。

相比于其他五位同学,似乎我就只有个人努力的份了,父母亲属毫无帮助。但事实也并不是这样。在林场的左邻右舍中,在父母的同辈人中,我的父母多少还认识一些字,可以自己读书写信。我家的邻居两口,文盲到仅能凭着人民币的颜色和尺寸判断币值的大小。当年林场考出去的几个大学生,父母之中都至少有一个是多少识字的。是不是可以说,并不是知识改变了我们的命运,而是父母的地位和文化水平在决定着什么?

更加实际的情况却是,在上世纪九零年代前,父母的工作地位和文化水平不但影响着子女的学习成绩,更直接决定着子女的未来。

做一个假设:如果我们六人都没有考上大学走出来,仍然留在林业局和林场中;如果没有后来的改革开放,每个人的未来都是可以很清晰精准地地预见到的。父母是干部或者老师的三位同学,接班后一定也会从事着坐办公室或者教书育人的工作;镇上的那位女同学,可以进工厂车间,至少没有风吹日晒雨淋之忧;当兵的同学仍然从军,毫无悬念地进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我呢,接父亲的班,继续上山伐树修路,整日风里来雨里去,爬冰卧雪。但母亲出于对伐树搬木头危险性的巨大恐惧(因为父亲有过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),估计会想办法给我弄个相对好些的后勤工作,比如到木工房或者学校食堂等人人羡慕的俏活,当年弟弟接班后就是这么走过来的。因此,在彼时彼地的大环境下,学习好坏与将来的工作发展没有多大关系。

但历史却是不能假设的。有了高考,也就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。于是,我们六人28年后坐在了一起。当年家庭条件很好,父亲官职很高的一位镇上的同学,却站在我的角度发出了由衷的慨叹,并引起共鸣。

我们六人起点不同,经历各异,但终点估计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了,基本是相同的。而这一切,来源于高考,来源于知识的力量。

从六人自身来说,我的背景很差,经历很为坎坷,每遇重大转折,都是单打独斗,连个商量和谈心的人都没有,但我的高考成绩很好。

从六人的父母来说,我的父母比其他五人的父母自是不及,但比我更多初高中同学的父母来说,他们却是优秀和优越的。他们给予我的,更多地是促使我更上一层的无形的力量和影响。

往后看,我们六人的孩子今天是的的确确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,但他们的将来,必定是有差异的。这种差异,则完全来自于今后他们各自的努力、毅力和运气。

尽管我们都不能算是所谓的成功人士,但为了把孩子放在了同一个起点上,却至少经历了三代人的努力。这中间所依靠的,完完全全是知识的力量。

如果说仅仅是我们六个人的情况还不足以证明知识的力量的话,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到六个人的家庭。除了和我一个林场的那位纯粹山沟里的男同学外,其他四人的兄弟姐妹也都相继走出了大山,至少都是在县城和镇上生活,他们的孩子基本上也都读到了大学。而我们两个家庭,只有我们两个人在城里,兄弟姐妹仍然在山里。尽管在经济条件上并不比生活在城里的差,甚至还要略好,但孩子能读到大学的仍然是极少数。尽管没有读到大学,但他们已经生活工作在了城里。其中的一个原因,是因为有一个在城里的亲属,有机会切身感受城里的生活气息。至少再也不会像当年的我一样,以为城里人和自己是毫不相干和高不可攀的。在他们这里,知识的力量的持续作用可能要更长,才能逐渐看到更显著的效果。

知识改变命运,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知识的力量,在于润物无声。也许很长时间都感受不到切实的变化,但永远都不能否认这种力量的存在和强大。

癫痫病怎么治能痊哈尔滨癫痫哪家好黑龙江很专业治疗癫痫病的*医院

热门栏目